泳衣款式分为哪几类

如今街头橱窗里琳琅满目的时装化泳装,对女性来说确具诱惑力。在炎炎夏日的海滨,各具特色的泳装为女性增光添彩,深受她们青睐。

然而,泳装的产生及其演变,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据资料载,早在19世纪初,欧洲就出现了泳装。不过,当时的泳装和平时穿的衣服无明显差别,只是把女性从颈到脚包得严严实实,由一件紧身束腰长袖上衣和一条灯笼裤组成,面料多为哔叽或其他毛织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的思想终于不再禁锢了,耻辱观对着装的影响加速度消退。男式泳装简化为单一的短裤,女式泳衣的简化相对较慢,但也很快地去除了高领、长袖等元素,长度也缩短到膝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妇女穿的紧身连裤泳装流行法国,其他泳装逐渐被淘汰。1935年开始,女子开始穿由乳罩和短裤配成的两件一套的游泳衣。1947年,比基尼装流行开来,带动泳装向新的方向发展。现代泳装无论从色彩、样式、质料几方面都超越以往,形成了多色彩、多式样、高质量的泳装新潮流。

泳衣款式

女性泳衣主要分为7大类:分体式泳装、连体泳装、比基尼泳装、大V领连身式泳装、高腰式泳装、裙摆式泳装和平角式泳装。选择一件适合自己体形、个性的泳衣,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分体式泳衣:比较开放式的泳衣,适合对自己的身材充满自信的女性。

连体泳衣:连体泳衣是最保险,最古典的泳装打扮,对于害羞的女士是个极佳的选择。

比基尼泳衣:相信大家都公认比基尼是好身材女性的专利,其实即使没有较好的身材,只要选择适宜的比基尼,也能巧妙得掩饰身材方面的缺点,让你展现迷人魅力。(特别注意款式搭配与颜色)

大V领连体泳衣:如果你的胸部很丰满,腰臀部又很肥大的话,可选择大V领的连身泳衣,但图案不要过于花哨,否则将影响整体效果。

高腰式泳衣:小腹微突的女士,宜选择高腰式泳衣,达到提腰效果,也可借此转移注意力,达到修饰的效果。

裙摆式泳衣:对于臀部扁平的女士来说,选择裙摆式泳衣是非常合适的,既可以从视觉上美化臀部线条,又可以表现出腿部的优美。

最后第七类就是平角式泳装,平角会更为保守一点,适合腿细的女性穿,但它的缺点就是会让腿显得很短,所以要慎重选择。(网络资料汇编)

如何按身材挑泳衣

夏天出游,必选项一定会有海边、沙滩,不管是海边日光浴还是潜水看深海鱼游,都是令人心动的选择。

去海边度假游玩,你可以不会游泳,但不可以没有一身slay全场的泳衣!因为,除了度假休闲,还有重要的就是为了拍出和以外在城市中完全不一样的美美的照片,所以准备好美丽且实用的泳衣就成为出发前的头等大事。

沙滩上,行走的荷尔蒙

但每个人的身材不同,适合自己的泳衣款式也不同,今天我们就从脖子、胸部、腰腹三个大核心部位,教大家如何按照身材挑泳衣,打造海滩上行走的荷尔蒙!

1.脖子偏短

如果脖子不够修长,那就一定一定不要选择领子过高的泳衣,要放胆的露!胸前部位露的越多,会显得脖子越修长,而且也会显得胸部越丰满哦。

比如选择V型领泳衣,不仅可以在视觉上拉伸颈部线条,还有瘦脸、丰胸的功效哦!

另外,竖纹泳衣还有拉长整体身体比例的视觉功效,可谓是一举两得。

2.胸部偏大/小阳光沙滩,女人的“凶器”一定要亮眼。

胸部偏小的女孩其实非常适合穿比基尼,因为能有扩充胸部效果。亮色、浪漫印花设计的比基尼,颜色鲜艳的话,都可以令胸部线条更加突出,而且这类设计可以很好的提升少女感哦。

胸小的女孩一般手臂都会比较纤细,肩线也会非常明显,这时候比基尼就能很好的放大这些优点,给予美肩和手臂健康的线条美。

比基尼胸部打结的心机设计,小小的设计能给胸部相对膨胀的效果。另外,比如荷叶边,它会增加胸部的层次感和设计感,让胸部看起来更丰满。

所以想要胸部看起来丰满,可以通过亮色、花色、修饰物来很好的起到修饰的作用。

胸大也有丰满的苦闷,一旦穿错就会臃肿变成“沙滩灾难”。胸大的女生上面的推荐就千万不要看了,反而要反向行事。

丰满的女生可选择颜色素一点,花纹尽量少的泳衣,让胸部越简单越好,比如黑白简洁款,像下图这两款简洁高领泳衣就非常适合大胸女生。

另外,丰满的女生也可以加强露出的肩线部位,打造视觉上的纤细线条感,对显瘦缩胸也有一定帮助。这种偏设计感的,独特有调性,完全不用担心沙滩撞款。

腰腹赘肉或许大部分美美都没有想到,腰腹赘肉的修饰救星居然是One Piece泳衣

很多人觉得泳衣是无法遮盖身材弱点的单品,其实只要我们“转移”得好,任何问题都将不是问题,把视线转移到最满意的地方,这样其他的小缺点就会被缩小啦。

对于腰部有赘肉的女孩,性感三点式比基尼会让腰腹的赘肉暴露无遗,但连体泳衣就能遮盖这个问题。连体泳衣泳衣背部的小心机设计,也会让你拥有不一样的性感哦。

或者,选择腰部有拼色、阴影设计的泳衣,虽然不能真实的瘦腰腹,但可以在视觉上削减腰部赘肉的存在感,立竿见影起到修饰身的作用。

腰部有腰带设计的款式,腰带位置其实位于我们腰部以上,遮住肉肉的同时,也可以拉长下肢视线,非常适合腰腹肉肉的女生。

另外,高腰款泳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高腰设计不仅可以束缚住部分赘肉,还可以提升腰线,起到协调全身比例作用,在视觉还能拉长腿部线条,加强了美腿存在感,让你瞬间变成长腿美美。(网络资料汇编)

白色衬衣下的豹纹秘密

在时尚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搭配能够跨越时代的界限,成为经典与个性的完美碰撞。其中,“白色衬衣内搭豹纹吊带背心与小脚牛仔裤”的组合,便是这样一种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不失前卫态度的典范。它不仅仅是一种穿着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引发了无数关于经典与现代、简约与张扬之间平衡的深刻思考。

提及白色衬衣,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商务场合的正式与优雅,或是日常穿搭中的清新脱俗。它如同一张纯净的画布,等待着色彩的点缀与风格的勾勒。而豹纹,作为自然界中最具野性魅力的图案之一,自带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象征着力量、自信与不羁。当这两者相遇,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人不禁驻足,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白色衬衣的包容性:作为基础单品,白色衬衣以其简洁的线条和百搭的特性,成为了衣橱中的常青树。它不仅能够衬托出穿着者的肤色,还能为内搭提供无限可能。在这里,白色衬衣作为外搭,以其纯净的色彩为整体造型奠定了基调,同时也为豹纹的张扬预留了空间,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豹纹吊带背心的野性魅力:豹纹吊带背心,作为内搭的亮点,以其独特的图案和剪裁,瞬间提升了整体的时尚感。它不仅仅是一种图案的堆砌,更是一种态度的表达。豹纹的加入,让原本单调的白色衬衣瞬间变得生动有趣,仿佛穿着者内心那份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小脚牛仔裤的简约力量:作为下装的选择,小脚牛仔裤以其修身的版型,完美地勾勒出腿部线条,展现出穿着者的身材优势。同时,它的简约风格与白色衬衣相呼应,使得整体造型更加和谐统一。小脚牛仔裤的加入,不仅平衡了豹纹吊带背心的野性,还为整体造型增添了几分随性与不羁。

这样的搭配,无疑是对时尚边界的一次勇敢探索。它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将经典与野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禁思考:时尚究竟是什么?是遵循既定的规则,还是勇于表达自我?在这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勇敢地尝试不同的搭配方式,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同时,这样的搭配也引发了关于性别与风格的讨论。在传统的观念中,白色衬衣往往被视为男性的专属,而豹纹则更多地与女性化、性感等元素联系在一起。然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并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演绎时,我们发现,时尚并没有固定的性别界限,每个人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诠释时尚,展现个性。

“白色衬衣内搭豹纹吊带背心与小脚牛仔裤”的搭配,不仅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它让我们看到了时尚的多面性,感受到了个性与自由的无限可能。在未来的时尚旅途中,愿我们都能像这身搭配一样,勇敢地跨越界限,不断探索、尝试、创新,让时尚成为我们表达自我、展现个性的最佳舞台。因为,时尚之旅,永无止境。(网络资料汇编)

花朵挂脖豹纹吊带背心

豹纹,作为时尚界永不褪色的经典元素,自诞生之日起便伴随着无尽的魅力与争议。它象征着野性、力量与自由,每一次出现都能迅速成为焦点。然而,豹纹并非人人都能驾驭,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气质要求穿着者有足够的自信与气场。

夏日炎炎,豹纹吊带可以做为时尚清凉上衣的另类选择。性感豹纹吊带采用独特豹纹面料,色彩艳丽,散发野性魅力,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同时,花朵挂脖设计,轻盈舒适,展现你的优雅颈线,增添几分浪漫与甜美,让你在夏日里尽情绽放自己的魅力。

花朵挂脖豹纹吊带背心是你夏日衣橱的必备单品,做一只性感迷人的“小野猫”。(网络资料汇编)

网球裙

任何一项运动都有其文化和审美特性。在普罗大众看来,最能表现人体美的体育项目有很多,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跳水等都可以展现人体的运动之美、艺术之美。作为“绿茵芭蕾”的网球,艺术魅力也不在前几项运动之下。

在女子网球比赛中,观众在欣赏选手们比赛的同时,也对她们个性化的服饰很感兴趣。2008年澳网女单半决赛和决赛就接连上演两场“最美对决”,伊万诺维奇在半决赛战胜汉图楚娃后,决赛对阵莎拉波娃。在很多球迷看来,这两场比赛谁输谁赢倒是无所谓,关键是看谁打得更“漂亮”。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人要好看,主要是靠衣服给撑起来,正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我们今天就专门来回顾一下网球裙的发展简史,盘点一下著名球星们的美丽网球裙。

在业内人士看来,网球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时期、专业时期、商业化时期等三个不同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展现了独特的时代特征,传递了不同的时代特点、文化内涵和大众审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网球裙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女性解放史,一部社会审美和价值观的进化史。

一、传统时期的网球裙

在诞生初期,网球是贵族阶级的运动,在宫廷中十分流行。这一时期的网球服装受到了网球阶级性、娱乐性的影响,女子网球装束是束口长袖以及过踝长裙,搭配礼帽或头巾,把自己包裹得十分严实。

身着束胸、袖口包紧的长袖长裙、搭配礼帽头巾,这是贵族小姐们必备的球场着装,更是当时身份的象征。

在20世纪初,网球裙的搭配转变为短袖+长裙,这一小小的变化不仅能够让球员运动舒适,还使得女士服装时尚更进一步。

二、专业时期的网球裙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球运动的贵族特征逐渐衰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由于人们所属不同阶级的阶级属性,使得他们对于参与网球运动的目的也有所不同,所以对网球运动服装的要求也有一定区别。越来越多的非贵族阶级为了在网球比赛中更快速奔跑、更有力的击球,开始对网球服装进行了大胆创新改革,短袖、短裤、短裙成为了这一时期网球比赛中运动员所穿着的标准服装。网球服装的变革直接降低了网球运动的门槛,让网球运动快速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1926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比赛,很多人认为苏珊•伦格朗开创了网球裙的新时代,将长裙缩短为长度及膝的裙子。

1950年代出现了新潮的超短裙搭配平角衬裤,许多女选手有了它再也不用担心走光的问题,这是现在网球裤裙的原型。

三、商业化下独具个性的网球裙

在现今的女子网坛,大部分球员都签订了服装赞助合同,她们只能穿赞助商指定的网球裙参加比赛。因此,在大满贯前两轮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女球员“撞衫”的现象。在生活中撞衫都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更不用说在众目睽睽的大满贯赛场了,不知道撞衫的女球员心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

但是,也有几位球员就无需担心“撞衫”的风险,她们要么有自己的服装品牌,自己觉得怎么美就怎么设计,自己觉得怎么美就怎么穿,丝毫不用看赞助商的脸色。比如,大威就有自己的专有品牌,她每次出场都穿着自己参与设计的网球裙出场。

另外,意大利美女吉奥尔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服装赞助商,独具个性审美风格的网球裙,配上她高冷的气质、精致的五官,以及凶悍的球风,绝对是网球场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四、商业化时尚化的网球裙

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网球裙大量出现,科技和时尚被运用到网球裙中,网球运动的商业化特征更加明显。在大满贯赛事举办之前,耐克阿迪等赞助商早就开始了竞争,设计师们为球员设计出各种极富个性化特征的网球裙。相较于男子球员短裤+T恤略显单调的组合,女子球员的网球裙更为吸睛,镂空、蕾丝、雪纺等体现女性魅力的元素都被用到了网球裙上,也诞生了很多经典的网球裙。(网络资料汇编)

黑头是什么

远看一张白白净净光滑的脸,近看又脏又油,化妆遮不住不说,还严重影响颜值和自信。

大家都不喜欢的“草莓鼻”该怎么办?

“草莓鼻”通常指的是黑头,也叫作开口粉刺,是皮脂腺分泌了过多的油脂,撑开了毛孔,堆积的白色油脂遇上一些细菌和灰尘后,在空气的氧化作用下,变成黑色形成的。黑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由于单一的某个原因引起的,它的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大致归纳如下:

1.皮脂分泌旺盛:内分泌代谢旺盛,皮肤尤其是面中部的皮脂腺分泌较多,这可能导致毛孔粗大并容易形成黑头。

2.毛孔堵塞:当毛孔被皮脂、死皮细胞等堵塞,这些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后会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黑色的角栓,即黑头。

3.不良生活习惯:如睡眠不足、饮食不当(过多摄入辛辣、油腻食物及甜食)等,都可能刺激皮脂分泌,进而促进黑头的形成。

4.遗传因素:一些人可能因为遗传因素,天生皮肤油脂分泌较多,更容易出现黑头。

5.错误的皮肤清洁方式:如果清洁不彻底,皮肤上的油脂和污垢会积累,形成黑头。但过度清洁或使用不当的清洁工具,如洗脸仪、磨砂洁面等,也可能刺激皮肤,导致毛孔粗大和黑头形成。

6.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衡,特别是雄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皮脂的分泌,从而促进黑头的形成。

但是,不是鼻子上所有的黑点点都是黑头哦,你长的有可能是“假黑头”——小棘毛壅病,这个东西和黑头长得很像,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疾病。

虽说它是“病”,但并不影响身体健康。它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但外用激素药物、米诺地尔或者长期接触紫外线、灰尘以及刺激物都有可能产生和加重。而且,有研究认为,痤疮丙酸杆菌和马拉色菌也有可能参与它的发生发展。

小棘毛壅病理论上不需要特别治疗,因为它们是皮肤正常代谢的一部分,通常每30天左右会被自然代谢掉。如果需要去除,可以采用一些温和的疏通毛孔的护肤品。预防小棘毛壅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皮肤出油状况,包括使用温和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以及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高糖和牛奶的摄入,保持规律的作息。

不管是去除黑头还是小棘毛壅病,都不应该使用粗暴的挤压或撕拉方式,这可能会损伤皮肤并导致毛孔粗大或感染。如果自行使用护肤品不理想,建议咨询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健康成都官微资料汇编,相关治疗方案,请自行前往医院详询)

语言能力是如何影响一个人进入婚姻的

中国古代在四种意义上使用“婚姻”一词:

一是指创设夫妻关系,即结婚仪式;

二是指男女通过结婚所形成的夫妻关系;

三是指由婚姻联结起来的某种姻亲关系;

四是指婚姻对宗族家庭及繁衍后代的作用。

我国的婚姻法律及其相关制度,对这四层含义都有所涉及。根据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有关规定,“婚姻”指: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而缔结的具有公示的夫妻身份的两性结合。

而“婚姻行为”则是指在婚姻关系构建、存续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体现在择偶(标准、方式)、婚姻匹配、婚姻关系维持、离婚等具体行为上,以及人们对这些行为的思想观念等。

语言能力与经济效益

Marschak(1965)认为,语言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价值、效用、成本以及效益的经济特性。

Yao&van Ours(2015)发现荷兰语能力对荷兰移民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工作时间和薪资有正面影响。

Gazzola&Mazzacani(2019)通过研究发现,在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个国家语言技能越好,被雇佣的概率越高。

以上研究表明,高语言能力对于个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有正面作用。

语言能力对婚姻行为的影响

Becker(1973)首次将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应用于婚姻研究,提出了两个关键假设:

第一,理性经济人假说。婚姻成本主要包括:对象搜索成本、婚姻机会成本以及婚姻沉没成本。婚姻收益则主要包括情感、子女以及规模经济三方面。

一个理性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权衡其婚姻成本和收益,从而做出最好的选择。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婚姻的稳定性也会逐渐下降。

一旦理性的个体认为婚姻成本可能超过他们的婚姻收益,他们就会选择维持单身生活,甚至退出婚姻市场。

第二,偏好假说。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单身男女在择偶时会有不同的喜好倾向。

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外在的形象和性格,所以他们会根据年龄、身高、外貌、价值观等来选择伴侣。

有些人可能更注重配偶的生产力,所以会根据自己的教育程度、教育背景和职业状况来选择配偶。

有些人可能更注重传统的“门当户对”的观念,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职业状况来选择伴侣。

这些偏好假设的提出,为经济学家研究语言能力与婚姻行为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婚姻可以被假定为一种商品,婚姻的形成和解体被视为一种商品交易。

该研究认为语言能力作为人力资本,令择偶双方出于对婚姻匹配的成本和收益的考虑,影响其婚姻选择。

在语言能力对婚姻行为的影响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较强的通用语言的能力对婚姻行为存在积极效应。

有学者针对美国与澳大利亚区域的研究发现,较高水平的英语能力能显著提高移民与异族通婚的几率,并发现这种与异族通婚的行为对婚姻溢价和双方收入同化都有促进作用(Meng&Gregory,2005)。

Chiswick&Houseworth(2011)分析了美国移民的跨种族婚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英语能力更强的人在异族通婚中,能以更低的成本来实现异族通婚,并且在婚姻中有更大的收益。

这种情况放在我国,则常见于外来务工者的婚姻行为上。

许传新(2006)通过考察流动人口通婚意愿的影响因素后发现,新一代外来务工者在认为自己与城里人的语言、文化等高度吻合时才会产生与其通婚的意愿,且这与其家庭背景没有明显联系。

吴新慧(2011)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显示“两人谈得来”“有共同语言”等语言文化因素已逐渐取代了家庭背景、政治成分等传统因素的影响。

在社会融合方面,语言能力亦成为了重要的影响因素。

杨菊华(2009)认为,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会因语言、文化等方面与本地人的差异形成社会隔离而受到阻碍,而主动接受和学习本地语言,对流动人口较早从流动人口聚居地迁出会有一定的帮助。

农民工在社会融合方面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语言能力(普通话或方言),而农民工掌握的本地方言能力越好,越容易产生对本地城市的认同,从而促进他们在本地定居的意愿,也就促进了他们成家(进入婚姻)的想法。

社会交往越密切,普通话能力越高的农民工,通过雇佣的方式获得工作机会的几率也会越大。一个有工作的人在婚恋市场中也更体面,更可能承担婚姻的成本消耗,进入婚姻的概率更大。

尤其是对于低技能群体而言,他们的口语能力和阅读能力都会转换为劳动力市场收入。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语言歧视,并且这种歧视现象会导致优势语种人群和劣势语种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

康慧琳(2020)在研究中也指出,由于本地人掌握了多数有效资源,如果外来移民和流动人口不能有效提高本地语言能力,就会产生语言边界,甚至不能在日常生活、劳动力市场以及婚姻市场获得身份尊重,进而负向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语言能力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定个体的劳动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普通话能力更好的人在婚姻匹配中有更高的议价能力。而且语言资本的稀缺性决定了这种人力资本具有生产性,会给技能拥有者带来回报(张卫国,2008)。

在我国,普通话与多种方言并存,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多样且复杂。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全面普及,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我国居民交流障碍,还能促进我国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语言能力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以及人们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通过影响其带来的经济收益进而影响人们的婚姻行为。

搭讪的意义

若干年前,我在一个图书馆里,走向一个正在等待电梯的人,向她问好,略作寒暄后,向她询问了联系方式。这里我不得不略过接下来的事情的细节,因为这里出了某些差错,而现在回想起这些曲折,我都会感到十分尴尬。事情的结果是,我虽然要到了联系方式,但阴差阳错之间,我先后体验到了失败和成功的滋味。又过了很长时间,我跟她有过一次约会——至少我自己认为这是约会。后来还有过一次短暂的见面。再后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这算是一个故事吗?也许吧。对于旁人来说,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值得聆听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没有带来一个圆满的后果,尽管事后想来,这一后果也未尝是一种不幸。

在搭讪前几天前,我注意到了她的存在。在我下定决心要找个机会搭讪后,我便上油管找找教程视频并认真学习。一个好的搭讪绝不仅仅是走上前后立即僵硬地询问联系方式,而是要有一段问好的开场白,要有一个简短的寒暄或者闲聊,而且在这个过程应该表现得足够自信,各方面都应该大方得体,最后才是询问联系方式。在做了几天的教义准备和简单练习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于是,那一天,在图书馆电梯门口的那一幕发生了。

前段时间在一个社交场合,我听一位男生讲起自己的搭讪故事(同样没有结果),并且畅谈自己当时是如何克服“大他者”的注视时,我也立即想起了自己几年前的那段往事。虽然我跟他一样,在去做这件事以前也有某些更深的思索,但这种思索很快就让位于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自我训练了。

我当时思索的是:一个人是否有权利搭讪?搭讪对自己和对被搭讪的人是否有意义?

当这样的思考没有阻碍我们的实际行动的时候,这样的思考才是有意义的。

当然,现在的我远比当时的自己的状态要好。站在今日回首昨日,我认为自己在去做那件事的时候完成了一次自我突破,所以这对我个人的自我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其实,许多第一次鼓起勇气去搭讪的男生都有类似的体验。那么,他们究竟突破了什么?或者说,为什么现在许多年轻男性对主动接触异性并表达自己浪漫兴趣的举动感到如此恐惧?他们在恐惧什么?不要说面对面搭讪了,许多人连在聊天软件上发送一条消息都怕得要死。

我们可以想到或者找到一些现成的答案,比如害怕被拒绝、社交焦虑、不断变化的社会规范、Me Too运动、女权主义、厌男文化、线上约会、害怕被评判、过去的负面经历、缺乏技巧或实践、经济压力,等等。每个人可能有各自不同的理由,并且很多情况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搭讪分为很多种。有些是带有浪漫兴趣,有些是带有友谊兴趣;有些是面对面进行的,有些是线上进行的;有些是在社交场合进行的,有些不是在社交场合进行的。显然,最让人恐惧的类型就是带有浪漫兴趣的、面对面的、并非在社交场合进行的搭讪——而这就是我的那一次搭讪。

为什么带有浪漫兴趣的搭讪会让自己恐惧?因为我们把对方理想化了,而我们却没有理想化自己。为什么面对面的搭讪如此让人恐惧?因为对方的整个形态都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而且由此带来的沟通是全要素的。为什么在非社交场合进行的搭讪如此让人恐惧?因为搭讪在这样的场合并非一种预期的行为,而会造成相当突然的效果。

我现在依然记得我第一次搭讪时走上前去时剧烈的心跳。我的心在担忧拒绝吗,或是担忧被评判?也许都有吧,但我没有明确认知到这方面的影响。我自己的答案是,我或许不是在感受恐惧,而是在感受激动,为两个陌生灵魂即将展开的短兵相接式的接触而感到激动,而这种由自己一手推动的接触所造成的震撼可以是非常让人恐惧的,尤其是驱动这种接触的是自己的意欲。人类所接受的多年来的教育、教化甚至“规训”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使得他们并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欲,尤其是对于另一个人的意欲。

为什么有些人会为这种灵魂接触造成的震撼感到恐惧?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的自尊不足,低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可能也抬高了对方的价值。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是值得的,也就是值得跟对方成为伴侣或者朋友的,那么剩下的就只是一些社交技能上的技术性的细节,而即便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细节,也不足以让人感到恐惧。当然,事情能否进一步发展还得看对方的意欲和双方的匹配性,对方的主体性必须被尊重。

搭讪本质上是相互走进对方世界的邀请。而发出邀请的人必然已经认为对方是值得或者远远值得进入自己世界的,尽管这个人未必觉得自己值得走进对方的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渴望着社会化、渴望着归属感、渴望着与这个世界的更亲密的联系,只要这个基本事实屹立不倒,那么搭讪这一行为就具有足够的正当性,因为渴望着接触的人不仅仅是自己,还包括对方。同时,我们也要断然否定Me Too运动、女权主义者和厌男者对广大男性带来的或许不经意的不良影响或错误诱导,而它们几乎肯定助力了整个男性气质的危机。

那么,这样一个邀请对于被搭讪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无论如何,这个人忽然得到了一个人的初步的承认。说是初步的,因为搭讪者此时可能还只是对被搭讪者仅有粗浅的了解。只要没有骚扰的性质,那么这一邀请应当是值得欣喜的,因为得到一个人的承认肯定是值得庆贺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被搭讪的人很激动地在自己的社交动态上说有个人找自己要了联系方式。不过,被搭讪者的这种欣喜仅仅涉及自己的被承认,而不涉及自己是否要承认对方,而这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而且可能根本走不通。

只要认清了搭讪的本质,那么我们立即就会同意许多约会教练的看法——自信是男性吸引力的头号因素,也是决定搭讪能否成功的头号因素。一个送出这样的邀请的人和一个正在努力推销自己的人必须是一个自信的人,否则这压根就不能叫作邀请,而是恳求。对搭讪的恐惧,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搭讪根本不会发生,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搭讪的过程很不顺利,给对方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在中文互联网上,许多女生喜欢说:“真诚才是必杀技”,似乎把真诚提升到最重要的因素,但这不是真的。真诚的确很重要,尊重也很重要,而且它们对于真正的浪漫爱情和友谊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至少对男性来说,在浪漫情景里,它们没有自信重要。一个真诚而不自信的男人去搭讪,很有可能会一败涂地;而一个自信但不真诚的男人——其实对方也很难看出搭讪者是否真诚甚至根本不在乎这个——去搭讪,却会有更大可能性有所斩获。

让我再着重强调一遍,我并不支持自信但不真诚的搭讪,但要指出这样一个现实:Bad boys要比nice guys更受欢迎,而且难道这些女性真的不知道nice guys要比bad boys更加真诚吗?在女性对bad boy和nice guy的选择中,我们已经看到自信和真诚孰轻孰重了。对于初始吸引力和初次接触来说,自信要远比真诚重要;真诚主要是在后期产生作用的,而既然我们探讨的话题是搭讪,那么就不涉及后续的事情了。而且有些人在搭讪的时候并不太真诚,但在事后的发展过程会逐渐认真起来,这样的话也不是坏事。所谓“真诚才是必杀技”的说法还反对一切“技巧”——很多nice guys想必非常认可这句话——这种自然主义的态度对男性肯定是一个误导,男性在搭讪和建立吸引力的过程中是要学会并使用一定的技能的(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交技能),否则他们难以应付搭讪和约会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每个人有着特定的情境,而拒绝是搭讪中的常见结局。比如一个被搭讪的人已经在一个比较圆满的亲密关系之中了,这个人不得不拒绝搭讪,但假如这是一个得体的、有教养的人,他或她依然应该对搭讪者表达轻微的歉意。或者,被搭讪的人是单身,但的确也对搭讪者个人没有什么兴趣,为了双方的长远利益,他或她同样应该拒绝,但同样可以表示轻微的歉意。表达歉意是我们对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期许,因为这是拒绝一个意义深远而感情真挚的邀约的理所应当的小小补偿。反之,那些拒绝了搭讪——拒绝本身是完全正当的——事后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吐槽对方的人(假如对方没有做出什么不礼貌甚至侵犯性的事情),显然就是没有什么道德情操的行为——其实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显摆罢了。

搭讪被拒绝也不是坏事,它肯定要比在恐惧之下什么都不做并感受持续而来的悔恨要好。只是,被拒绝的人应当记住,虽然这段经历让自己心痛,但如果对方没有回应自己的情感,那么这并不是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反应。美国有句俗语说“她能说的最糟的话就是‘不’”(the worst she can say is no),这话不无道理,它的意思是,拒绝了你的“她”毕竟不会因此对你展开人身攻击,或者让你感到自己的价值低下,而只是拒绝了你的邀约而已。

在男性气质的危机的时代背景下,男性也千万不要指望当自己卸下了主动搭讪的“负担”,女性就会“平等”地来一起承担这一责任,这是不太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一旦男性放下了这一责任,所留下的真空只有一小部分会被女性填补,而剩下的部分永远都不会被填补,而是拱手交给了男女两性的孤独。

总之,只要我们坚信人性渴望着归属感、更深的联结和摆脱孤独——这的确是人类的本性——并且坚决拒斥Me Too运动、女权主义和厌男文化的有意或无意的对广大男性的PUA,我们就可以直面恐惧,重拾搭讪的勇气,提升自己的自尊和社交技能,并为进入美好的亲密关系或者友谊做好准备。这个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毕竟,总要有一个人开始才行。(文/冷金乘)